首 页  /  出版信息

阿克塞洛斯:《马克思:技术思想家——从人的异化到征服世界》


《马克思:技术思想家——从人的异化到征服世界》

作者:[]科斯塔斯·阿克塞洛斯  

译者:张福公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1

内容简介

本书作为“开放马克思主义”倡导者、《争鸣》(Arguments)期刊主编阿克塞洛斯研究马克思思想的专著,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界具有较大影响,曾多次再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本书追求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展开生动而前瞻性的对话旨,在发掘和触及马克思思想的中心,发现贯穿其全部作品的阿里阿德涅之线,理解这一思想如何和为什么能够影响20世纪的历史现实。马克思的问题式被再次提出和质疑,于是,被整合的马克思主义和被承认的虚无主义,以及今天异化了的人(到底来自哪里?)和世界(将要被征服的?)之间的对抗被置于同一视域之中。在阿克塞洛斯的笔下,马克思是一个技术思想家:他宣告人们能够通过征服世界而超越自我异化;他指认“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并不是希望人们摆脱现代技术,而是想使技术摆脱掉一切使它变得非人性的东西,从而将技术自身的力量和人类的力量解放出来。

本书也是阿克塞洛斯建构自己的原创性哲学思想的起点。通过超越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海德格尔和存在主义,本书旨在提供一种关于世界性技术的更好理解,提出一种新颖思想:开放的和多维的、质疑的和行星性的思想。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感受两位哲学家的思想成长轨迹,与马克思和阿克塞洛斯进行深层次对话。

作者简介

作者:科斯塔斯·阿克塞洛斯(Kostas Axelos),法国希腊裔哲学家、翻译家和学术活动家。20世纪后半叶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海德格尔式马克思主义思潮的重要代表人物以及开放马克思主义的倡导者之一。他是赫拉克利特、马克思、荷尔德林和马拉美的研究专家,曾于1962—1973年在索邦大学任教,201024日在巴黎逝世。

译者简介

译者:张福公,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暨数字与人文研究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工艺学笔记和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

目录

导言:理解马克思的思想

第一部分  从黑格尔到马克思

第一章 从绝对知识到总体实践

第二部分  经济异化与社会异化

第二章 劳动、分工和劳动者

第三章 私有财产、资本和货币

第四章 机器、工业和技术文明

第三部分  政治异化

第五章 市民社会和国家

第四部分  人的异化

第六章 两性关系和家庭

第七章 存在、制造和拥有

第五部分  意识形态的异化

第八章 思想与意识:真实的和现实的?

第九章 宗教与观念

第十章 艺术与诗歌

第十一章 哲学(形而上学)与科学

第六部分  作为征服的和解前景

第十二章 超越异化的前提

第十三章 共产主义:自然主义、人道主义和社会主义

第十四章 通过哲学的实现来消灭哲学

结论

开放性问题

一、经济的问题式

二、政治的问题式

三、人类学的问题式

四、意识形态的问题式

五、未来主义的问题式

后记

参考文献

附录:英译者导言

译后记

 

序言

这部著作的目的是展现卡尔·马克思的哲学思想,这一思想后来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并在欧洲、亚洲和正在生成为行星的世界的历史运动中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

尽管研究马克思的著作已经汗牛充栋,但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仍然鲜为人知。因为这些著作在很大程度上要么拘泥于狭隘的历史性,要么过于教条和辩护。马克思思想的核心、形成基础以及由它产生的运动源泉仍然被遮蔽着。它们遭到忽视、贬低、反对和崇拜,却从未被认真思考过。或许是时候尝试与这种关于大写的技术(la Technique)的发展即普遍历史之谜的哲学和辩证法进行对话了。但是,在开始对话之前,为了能够开展对话,我们必须首先倾听和理解马克思的隽语箴言。

那些想要阅读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著述的人们,将会发现自己置身于一套蔚为壮观而难以接近的著作全集面前。这些著作包括关于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博士论文》,关于黑格尔的思想与文本的批判和评论,带有强烈启示意义的哲学著作——甚至是形而上学著作(《政治经济学和哲学》《德意志意识形态》),批驳黑格尔左派的论战性著作(《神圣家族》)和批驳蒲鲁东的社会主义的论战性著作(《哲学的贫困》),不朽的经济学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资本论》)和政治行动纲领(《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关于法兰西阶级斗争的社会学和历史学分析(1848年和1871年);关于欧洲和东方问题的报刊文章、抒情诗、大量书信,以及各种笔记和提纲。有一种思想从头到尾激发和支配着所有这些文本,而在这些文本中,多重主题的发展掩盖了它们所蕴含的统一性。这种思想从一开始就是哲学的,并力图颠覆传统西方形而上学。它想要完成、废除和超越哲学本身,并在实践和技术中实现哲学。这种思想始于对人的存在的异化——劳动异化、经济异化、政治异化、人的生存异化和思想异化——的分析与批判,达至对普遍和解的技术预见(la prévision technique),即人与大写的自然(la Nature)的和解、人与人的本性的和解,这种和解通过人的历史的社会的共同体而实现,并最终使必要生活需要的全面满足、对丰裕的统治、向一切现存的事物和已经发生的事物敞开的世界成为可能。这种和解意味着:通过人并为了人而征服世界,技术力量的无限布展。

我们将努力使马克思思想箴言中的全部连贯性、深刻性和局限性都能被听到。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都有其固有的问题式和多元价值。要想真正使一种思想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就要对它进行追问和质疑。但这种质疑不是简单地反对它,那是毫无意义的。融入一种思想的节奏并重新激发出它的所有激进张力——这些激进张力经常被遗忘或压抑——要比像阅读诸如神圣文本、学术论文或报刊杂志之类的哲学文本更加富有成效。

既不存在某个思想家的成体系的思想,即他的主张,也不存在他的思想在哲学通史中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更不存在同他的有条理的方法和整个思想史分离开来的成体系的思想。既不是先有大写的思想(la Pensée)然后才有大写的历史(l’Histoire),也不是先有大写的历史(l’Histoire)然后才有大写的思想(la Pensée)。因此,我们这里只是试图把握一种涉及历史、从属于历史和通向历史的思想。所以,我们的目的既不是成体系的,也不是历史的:而只是准备同一种其全部意义还躲避着我们的思想进行对话。因为这种以大写的技术(la Technique)为轴心的思想是世界历史的生成中的存在(l’être en devenir)的产物,并对思想的本质和贯穿历史政治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的意义提出重大难题。

总之,这项工作旨在提供一种深入思考马克思著作的导引。但是,如果只是通过阐释和实现大写的世界(Monde)的某一方面,这一著作还不能深入到存在总体的中心吧?这是一部深入到时间即存在的生成(le devenir de l’être)之中的著作。它表达了某种运动。但是,或许现在说这种被冠以辩证法之名的运动是否主要构成了一种所谓的思维的辩证法(主观的辩证法)或一种所谓的现实的辩证法(客观的辩证法)还为时过早。在开展这项工作的过程中,现实与思维之间的差异以及马克思关于两者统一的主张对我们来说仍然是一个问题,主观的和客观的两个术语同样如此。只要我们在趋向它们的统一基础和共同视域的运动中没有超越主体的主观性和客体的客观性,我们就没有说出任何关于它们的本质的东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