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研究所成员
王金霞(1986-),湖南邵东人,2010年毕业于西北政法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2010-2017年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分获法学理论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西北政法大学法治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西北政法大学法治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西北政法大学法律、科技与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助理,微信公号“法治文化研究”运营者(2015年至今)、“马列主义与法”运营者(2017年至今);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法学研究所研究员,《马克思主义与法律学刊》编辑,陕西高校“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创新团队核心成员,陕西省青少年法治教育专家。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法学、法治文化、法社会学、法律影视等。
教学:承担《法理学》《法律职业伦理》《法学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等4门本科生必修课程和《法律社会学》《法律与艺术》等2门本科选修课的教学,另承担《法理学专题》等硕士课程教学,获得老师同学们的广泛好评。
科研项目及获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一项,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一项,主持陕西省教育厅项目一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三项,“十三五”国家规划项目“新中国法治发展70年观察”一项,中国法学会项目一项,北京市司法局项目一项。2013年11月获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法学)主题征文优秀奖;2016年12月获第12届全国法学理论博士生论坛优秀论文奖; 2017年获得中国法学会法学青年论坛优秀奖。2020年获陕西省法学会“第三届法治陕西论坛”一等奖。
科研成果概况:在《哲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学报》《北大法律评论》《陕西师范大学学报》《法学教育研究》等刊物,在《人民日报(含内参)》《人民法院报》《学习时报》《法治周末》等重要报纸上发表文章40余篇。出版专著一部:《看得见的正义:影视中的法治文化》,山西人民出版社2024年版;合著两部:《马克思主义与西方法理学》《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70年》,都入选国家出版基金。
重要核心论文类成果
1 | 论法治的日常生活尊严奠基 | 论文 |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 2022年第6期。 |
2 | 论我国法治教育的基础理论奠基 | 论文 | 《法学教育研究》 | 2021年第4期。 |
3 | 论国家治理语境下的国家法治文化 | 论文 |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 2020年第6期。 |
4 |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法理学的变革与发展 | 论文 | 《法学教育研究》 | 2019年第2期。 |
5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文化建设的现状、意义及前景 | 论文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8年第4期。 (第2作者) |
6 | 从正派社会到法治社会 | 论文 | 《北大法律评论》 | 2017年第1期。 |
7 | 论当代中国的人民主体理念 | 论文 | 《哲学研究》 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 2016年第6期;(第2作者) |
8 | 论当代中国的法治文化概念 | 论文 |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 2014年第1期。 |
参写著作
1 | 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70年 | 中国法制出版社2019年版,撰写第5章,8万字。(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项目,国家出版基金) |
2 | 马克思主义与西方法理学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撰写第5章,2万字。(入选国家出版基金。) |
报纸类文章成果
1 | 《鱿鱼游戏中的正义观》 | 报纸文章 | 《人民法院报》 | 2022年3月4日。 |
2 | 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内涵和发展 | 报纸文章 | 人民日报内参 《法治参阅》 | 2021年第11期。 |
3 | 职业伦理视角下的“舜窃负而逃” | 报纸文章 | 《人民法院报》 | 2021年2月19日第7版。 |
4 | 法律视角下的<罗生门> | 报纸文章 | 《人民法院报》 | 2021年4月9日第7版。 |
5 | <悲惨世界>中沙威的法意识困境 | 报纸文章 | 《人民法院报》 | 2020年4月3日第7版。 |
6 | 国家即国民 | 报纸文章 | 《人民法院报》 | 2020年3月6日第7版。 |
7 | 艾希曼的审判 | 报纸文章 | 《人民法院报》 | 2019年6月7日第7版。 |
8 | 模糊、建构与程序——三部电影认识事实问题的三个视角 | 报纸文章 | 《人民法院报》 | 2019年4月12日第7版。 |
9 | 不同文明的共性是建构现代法治的基础 | 报纸文章 | 《人民法院报》 | 2019年5月10日第7版。 |
10 | 按照美的尺度推进法治 | 报纸文章 | 《法治周末》 | 2019年3月26日。 |
11 | 从<马背上的法庭>品基层司法的困境 | 报纸文章 | 《法治周末》 | 2019年5月15日。 |
12 | 男女平权,别忘了生活的隐秘之处 | 报纸文章 | 《法治周末》 | 2019年6月26日。 |
13 | 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早期传播 | 报纸文章 | 《法治周末》 (第二作者) | 2019年5月8日。 |
14 | 法治、伦理与信仰 | 报纸文章 | 《学习时报》 | 2018年10月29日理论版。 |
15 | 强化人民群众基本权利的法治保障 | 报纸文章 | 《学习时报》 | 2018年1月22日理论版。 |
16 | 权利是法治的元概念 | 报纸文章 | 《学习时报》 人民日报内参转载 | 2017年1月11日理论版。 |
17 | 保禄的审判 | 报纸文章 | 《人民法院报》 《中国天主教》转载 | 2016年5月20日第七版 |
18 | 法律文化的“选择”之维 | 报纸文章 | 《人民法院报》 | 2015年11月13日第七版 |
19 | 律师职业与律师公共精神 | 报纸文章 | 《人民法院报》 | 2015年8月28日第七版 |
20 | 律师形象的现代转型 | 报纸文章 | 《人民法院报》 | 2015年8月14日第七版 |
21 | 法官判决过程中的非理性因素的影响 | 报纸文章 | 《人民法院报》 | 2014年6月20日第七版 |
22 |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 (会议述要) | 报纸文章 | 《人民日报》 | 2014年11月6日理论版 |
其他一般论文
1 | 中央文件对法治文化理解的最新进展 | 论文 | 《人民法治》 | 2021年4月下。 |
2 | 被高估的秋菊问题 | 论文 | 《人民法治》 | 2021年10月下 |
3 | 论法治思维与日常思维的比较 | 论文 | 《法治的哲学之维》 | 第5辑(2021)。 |
4 | 坚持人民主体对法治中国建设的根本意义 | 论文 | 《人民法治》 | 2019年11月上。 |
5 | 浅议基层德性司法的展现形式 | 论文 | 《人民法治》 | 2018年10月上。 |
6 |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日常生活理论及其法学启示 | 论文 | 《马克思主义与法律学刊》 | 2018年第2卷。 |
7 | 法治是说理的生活方式 | 论文 | 《人民法治》 | 2017年10月上。 |
8 | 论法律在社会结构中的定位——一种分析马克思主义的讨论 | 论文 | 《马克思主义与法律学刊》 | 2017年第1卷。 |
9 | “法律文化热”为什么会发展为“法治文化热” | 论文 | 《中国法治文化》 | 2016年第2期。 |
10 | 从枫桥经验看基层社会的精致化治理 | 论文 | 《法大研究生》 | 2015年第2期。 |
11 | 选择如何是可能的?——读弗里德曼<选择的共和国> | 论文 | 《朝阳法律评论》 | 第十辑 |
12 | 《论法治情感》 | 论文 | 《法治的哲学之维》 | 第1辑 (2012) |
科研项目
1 | 主持 | 2017年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子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法治文化路径研究”。 | 经费20万 |
2 | 主持 | 2019年西北政法大学校级课程思政立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 1万 |
3 | 参与 1\10 | 2017年中国法学会项目“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研究”。 | 10万 |
4 | 参与 1\9 |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未成年人刑事特别程序的理论、模式与完善路径研究” | 20万 |
5 | 参与 1\10 | 2019年陕西省高校马克思主义法哲学青年创新团队核心成员 | 10万\年 |
6 | 参与 1\9 | 2020年国家社科项目“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哲学研究”。 | 20万 |
重要学术交流活动
2018年8月13日-8月20日参加在北京举行的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并于8月15日下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论坛上作了题为“论人的尊严的日常生活奠基——以实践唯物主义和日常生活理论为视角”的学术演讲。
2018年7月15日参加第二届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青年论坛并做主题发言。
2019年11月18日,参加西南政法大学教授朱学平“马克思对近代西方自然法理论的批判——以《论犹太人问题》为中心”的讲座,担任与谈人。
2019年8月28日,为山西法制报报社编辑作“电影中的法律文化”讲座。
2020年9月8日,参加“法学知识的性质与谱系”全国学术研讨会,并作发言。